台大穀雨社行事曆

穀雨社:我們社團的活動 農村出代誌:主要由農青或農陣發起或參與的活動 串聯農村:其它農村議題的相關活動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穀雨社102上學期社團行事曆

各位好,這是總算出現了的穀雨社102上學期社團官方版行事曆。

此外,穀雨社的成員參與各種議題、行動、社大講座、農務和吃喝。

有興趣或是熱誠參與認識農村、農業議題的朋友,我們街頭見非常歡迎你的加入。

本學期因為社團內部作業疏忽,台大校內的社團辦公室沒有續約成功,因此近日會再和大家研議社團聚會與公物置放的所在。

聯絡人:石冠倫 0988156217 stonekevin0515@gmail.com


時間
內容
場地
備註
9/24(二)
台灣農業概論/穀雨介紹/行動討論
新生304
從大埔議題到台灣的農業過往
10/1(二)
讀書會:
2011。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台北:商周
新生304
第一次讀書會
10/12(六)
社遊:新店銀河社區
銀河社區
詳細時間地點近日公告
10/15(二)
小座談一:           
台灣農業史/農村陣線蔡培慧
新生304
1980年代以來的台灣農業政策與產業變遷
10/22(二)
讀書會:
2011。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台北:商周
新生405
第二次讀書會
10/29(二)
小座談二:       
農夫市集/陳芬瑜、蘇之涵
新生304
從彎腰農夫市集經驗談產與銷的環節和整合
11/12(二)
講座一:           
土地徵收與土地正義/農村陣線徐世榮(邀請中)
(11月場地尚未開放借用)

11/19(二)
小座談三:           
青年怎麼進入農村/前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吳信緯(邀請中)
       

11/26(二)
讀書會:尾瀨朗〈家〉和成田機場抗爭事件


12/3(二)
   
專題:   
小農生產、有機和其他/穀雨社


12/14-12/15
(週末)
社遊:           
地點未定
       

12/19(四)
講座二:
農業運動的歷史/世新社發陳信行(邀請中)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穀雨社101-2社課


        穀雨社在101學年度的下學期,將把重心轉回校園,繼續舉辦讀書會及校外參訪,期盼大家的參與,讓校園中的能量更為豐沛,捲動更多年輕人關心農業議題,以下是暫定的日程表,之後將持續更新!

時間  Thursday 19:00~21:30
3/7
3/14
3/21
3/28
食農教育經驗談
地點:新生505教室
講者:陳慧瑛(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營隊負責人)
台灣農業史讀書會
地點:新生505教室
內容:閱讀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 ─ 台灣農業觀察》
(閱讀全書,請自備書籍)
4/4
清明連假

4/11

4/18
期中考週

4/25
5/2
原住民農業
內容:閱讀相關資料
(先影印給大家)
5/4.5(sat.sun.) 原住民農業社遊~
地點:南投東埔村、花蓮港口部落擇一,正積極詢問中
5/9
5/16
5/23
5/30
產銷通路知多少
內容:研究各種產銷通路,在社課進行討論
5/29(wed.)凌晨 參訪果菜批發市場!
自由貿易之我們家的冰箱
內容:閱讀資料如節取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中野剛志《TPP亡國論》等
6/6
6/13
6/20
期末考週
6/27
暑假!!

4/25之後社課地點尚未確定,確定後會再公告

聯絡人:生工四 石冠倫 0988156217 stonekevin0515@gmail.com




詳細社課內容

台灣農業史讀書會
負責人:劉耘

簡介:

藉由本次討論釐清脈絡之外,也希望能留下一些能對外公開傳播的資訊,向大眾推廣、引發興趣等。

1. 整理出台灣農業發展沿革脈絡,以時間軸呈現重要變革。希望能做出一份精要的簡報,形式可參照:http://prezi.com/cnfwehlsy3t7/i-dont-want-want/)

2. 整理出農業史重要政策、概念、相關產業、對往後農業發展的影響等。

希望能找到相關史料及照片,以圖像為主、搭配簡要的一小段介紹文字。例如:p.58 提到菸酒公賣局,曾出產過的數種香煙名稱很有趣,查詢到:http://www.mof.gov.tw/museum/ct.asp?xItem=13381&ctNode=19&mp=1

3. 截取有趣、印象深刻、憾動人心、能牽動觀者情緒的段落、句子。希望能產出圖文成果,但由於困難度較高,先視大家所找到的句子類型和數量情況再決定!

---------------------------------------

閱讀時間:兩週

討論次數:三次

第一周:請大家至少讀完八零年代(p.251),重點放在目標1(整理出農業發展脈絡)讀書會結束時,需整理出至少到80年代的脈絡定稿,劉耘回家做成prezi。此外,也請大家分享閱讀過程中發現的有趣資訊或是喜歡的句子,各自回家進一步查詢。

第二周:儘量讀完全書,大家檢查上週所整理的脈絡簡報,並完成八零年代之後的脈絡。也請各位分享各自回家查詢的相關史料、圖片、以及喜歡的段落和句子。討論會結束後,由劉耘彙整,隔一周教給大家過目。

第三周,綜合討論


食農教育經驗分享
負責人:陳慧瑛(小小)

簡介:

如果孩子從小就知道餐桌上的食物來自農村的田、農民的耕種,對於「自我」與「土地」是有意識的,深刻的明白此刻我們腳踏著的這片土地乃是餵養我們的母親;如果孩子從小就對這些事情有所認知;如果孩子們有著這份思考土地與自我的關係的能力,是否農業在台灣的教育中將不再只是行業的一種,而是「人對自己長大的這塊土地的認識以及認同」,我想讓孩子瞭解餵養我們的土地母親是怎麼樣的在養育我們,我相信回歸土地,我們才能真正更認識自己。

---------------------------------------

講者將在社課前一兩週整理一些照片、資料、提問,給大家看 ( 網路或mail 都可以 ),大家在看完之後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疑問,事先告訴我想了解哪些方面或者當天再提出來也可以。看出梯前和出梯時的照片、影片等等。

例如從尋找一個農村開始,到帶著要出梯的活動員 ( 大人 ) 們一起認識台灣的農業、農村、和土地議題,我們是怎麼決定梯隊的核心目標,從這個核心發展出五天四夜的每一個教案 ( 分享精采的教案 ):從出梯前的行前通知,到出完梯幾個月後的收成活動。孩子的反應,後續訪問小孩與家長時的回饋。以及因為認識了農村,又引介了農村給森林小學的老師們認識,再帶森小的孩子們一起去農村體驗勞動。也介紹給體制內小學老師,帶小孩到有機農場和農民聊天。

如果時間上有配合到,想邀請也有一起出過梯的夥伴一起來分享。也希望邀請采竹說說出梯的感想之類的,分享想分享的,不用很複雜,隨興自在就好。


原住民農業
負責人:章思偉(思偉)

簡介:

原住民地區遭受百多年來的殖民,也被迫面臨許多改變,我們將以土地與農業兩大面向來了解,原住民與土地的關係為何?也認識到在殖民過程中,原住民的土地是如何喪失的,而殖民政府又採取哪些政策以奪得原住民土地,原住民土地政策有何演變?一起來討論該何去何從。另外,土地的改變往往伴隨著農業的改變,原住民從原本以維生作物為主的耕作方式轉變成經濟作物為主,與早期國民政府的農業上山政策有關,原本以自給自足為導向的部落經濟也隨之開放,如同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所言,原住民被迫進入國際自由貿易的經濟體系中。發展至今,原住民農業的現況與未來為何?而除了讀書會之外,實地的走訪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將會安排部落參訪行程,真實地走入部落去認識,並拓展對於社區發展的視野。


產銷通路知多少
負責人:陳慈愔、劉冠妤

簡介:


對農夫而言,農產品就像 畫家的作品 歌手的旋律 作家的文章 母親的孩子
都是呵護備至,才能茁壯成長 
都是雨水與汗水的交換 都是土地與老天爺的恩賜,如此的珍貴
但是,勞力付出是否有對等的收入嗎?從產地到餐桌、從採收到消費者口中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到底經過了哪些人的手中為什麼總說農夫被剝削為什麼農夫得到的錢總是少之又少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準備三個農夫賣產品的管道讓認識,各有其優缺利弊,改變整個產銷結構不容易,但願在討論與參訪中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瞭解
並共同激發出不同的行動的可能


---------------------------------------

分以下三組進行調查,於兩次社課討論:
1.傳統產銷通路,如:盤商、行口等
2.消費端主動與農民接處的方式,如主婦聯盟
3.生產端主動與消費者接觸的方式,如農夫市集
參考書目:買買氏《棄業日記》、賴青松《從廚房看天下》

兩次社課中間則會有果菜市場參訪的行程。


自由貿易之我們家的冰箱
負責人:江昺崙(餅人、薑餅王)

簡介:

經濟學都說貿易自由化有助於經濟發展,政府一天到晚也喊說要加入世界經濟體系,但對於農業的衝擊似乎很大。那麼究竟自由貿易到底好不好呢?究竟台灣需不需要自給自足的糧食作物,還是可以透過國際交換來獲取利益?就讓我們來討論看看吧!

---------------------------------------

第一週

1. 活動:近日「自由經濟貿易區」議題正夯,請大家各自上網找一則關於「TPP」的新聞(有 TPP關鍵字的),並在社課上分享討論,提出你的意見。
2. 閱讀摘要: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第十一章〈看不見的黑手〉(P.191-205);拉吉 帕特爾《糧食戰爭》第三章〈你變成了墨西哥人〉(P.77-135)
 (延伸閱讀:柴田明夫《糧食爭奪戰》、英國人寫的《綠色全球宣言》、紀錄片《美味代 價》)
3. 討論:請閱讀過資料的社員分享心得及發問,並集體討論。
4. 準備:將社員分成兩組,針對「自由貿易」分別扮演反對者「阿輝」與支持者「阿敬」, 模擬兩人對自由貿易的觀點,各自回去找資料,下一次社課時來簡單辯論一下自由貿易的 利弊得失。

第二週
1. 活動:請兩派人馬各提出觀點互相論辯。
2. 閱讀摘要:中野剛志《TPP亡國論》第五章〈全球化世界裡的戰略思考〉(P.162-191), 簡介2008美國次貸風暴,近期美、日通膨戰爭。
3. 討論、心得分享。
4. 集思廣益:青年該如何因應全球化時代?接受、抵抗,或者另尋出路?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穀雨社,綠色校園平台

社團的角度、學校的角度、學生的角度、跨領域的角度:我們看到校園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想像和對於校內農業實踐的不同認知

這學期的綠色校園講座,我們從校內的飲食議題出發,嘗試檢視我們生活中的飲食對人、環境境是否健康。進而,希望我們能或多或少的讓校內對於飲食、環境和農業的問題可以有更多認識與討論。這次的系列講座我們從食物的選擇、校內的農業議題實踐出發,分別拉出三個主題:



12/3(一)「連鎖店入侵:從食品供應體系到麥當勞事件」
講者:臺大哲學系洪崇晏、臺大生傳所陳玠廷
地點:新生204教室
從今年的校內小福簽約商更換與食品體系在臺灣的規模擴張來看校內的飲食問題。

12/4(二)「農夫市集和校園:彎腰遇上竹蜻蜓」
講者:浩然基金會陳怡君、清華大學竹蜻蜓綠市集負責人蘇致弘
地點:新生203教室
去年在週末時,農場巷與蒲葵道都很熱鬧,不時可見讓人眼花撩亂又帶來大批人潮的農產品市集。這次,我們邀請到曾經在校園中舉行的彎腰市集工作人員,以及仍然在校內蓬勃發展的竹蜻蜓市集的負責人來,告訴我們農夫市集與校園的對話可以怎麼發生。

12/10(一)「課內與課外:社團與臺大農場的農業體驗」
講者:穀雨社成員傅偉哲和謝傳鎧、臺大農場鐘秀媚技士
地點:新生204教室
現代農業體驗課程的高吸引力和遇到招生困難的農業異議性社團能夠對話嗎?同樣關心農業,我們從校內實踐的角度來看,或有一些對話與合作之處。



每場講座都是晚上7點開始,9點20結束,講者結束分享後,每場次都會有一個小小的座談,讓我們聊
聊,對於現狀,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法,或是能讓更多校園的一份子關心農業的方法。米屋誠心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讓我們一起從校園、從身邊開始,有更多的對話和突破,繼而能走得更遠。


穀雨社米屋,0937-593983gomiwugo@gmail.com
保育社小妞,0958597586riverboatw@gmail.com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文山社大,農夫市集


文山社大課程:農業你我他


11/08  主題:一粒黃豆看基改 講者:米屋

920日,「農業你我他」由米屋主講,題目是「一粒黃豆看基改」。米屋是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生,身為生物科學方面的研究者,他對於基因改造的農作物與食品,有些與大眾認知不太一樣的觀點,希望把這些與主流「矛盾」的觀點帶到課堂上,與大家互相激盪。





什麼是「基改」?

首先,米屋用最簡要的語言向大家說明什麼是「基改」:簡單地說,「基改」就是取出原有DNA中的一段,以新的DNA替代,使原有DNA表現出新的狀態。要達到這個目的,目前主要有三種作法:一、「轉殖」,即以細菌感染植物,轉入基因。二、直接把要表現的基因打入。三、讓原有的基因無效化。
於是通過這些「基改」過程,植物就能抵抗病蟲害與各式逆境,增加人類對大自然與農業的掌控力。人類技術增進後,可以增加農業產量、增進作物品質,或使農產品耐運輸、耐儲存,並挽救人口爆炸造成的糧食危機。因此,基改工程對農業的貢獻,又稱為繼「第一次綠色革命」(農藥、化肥、農機具普及並大量使用)之後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基改」有何風險?

一、健康風險

基改作物對人類的健康風險,隱藏在三方面:一、轉入基因之本身表現。二、轉入基因與原基因結合後的新表現,這稱作「次級表現」。三、轉入基因的不穩定性。這些「基因表現」都有可能對健康有害。
然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公開證據,證明基改食品對人類健康有害。以2000年美國的星鍊玉米(Starlink)事件為例:當時有44名消費者出面,指他們食用星鍊玉米後出現過敏症狀。案發後,星鍊玉米被全面回收。然而,檢驗證明造成病患過敏的蛋白質,並非出自星鍊玉米的基因。基改食品對健康的危害,仍然有待研究。

二、環境風險

基改作物中有一種作法,是把蘇力菌製造抗蟲害的基因,轉入作物之中,這種作物稱為「BT作物」(BT即蘇力菌的英文縮寫,原文為Bacillus thuringiensis)。但BT作物的基因如果散播到野外,很可能造成某些昆蟲繁衍困難,降低自然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另外有種作法,是使作物可抵抗除草劑和農藥,所以農夫可大量使用農藥。這不但會造成土壤與水污染,更加速抗藥性病蟲害的產生速率。
但如果適當使用基改技術,確實有利於農業發展,例如非洲的一種寄生植物可寄生於豆科與禾本科的農作物根部,若能使基因表現限於作物根部,就能抵抗這種寄生植物,增加作物產量。

三、政治與經濟風險

基改技術的推廣,獲利最多的往往是「孟山都」之類的大型跨國企業。這些跨國企業掌握基改技術的專利權,逐步控制了第一線農民的生產活動。透過債務控制與侵權訴訟,一般農民對土地與生產方式的控制權被剝奪,繼而喪失農產業經濟利益的分配權力。
因此,反對基改作物若有比較堅強的理由,可能在於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哲學的反省,「新自由主義」提倡完全的自由市場,這種經濟模式在農業方面造成大型甚至跨國的農企業,而使小農的生存空間日益受限。而當小農消失,農業全由農企業掌握時,消費者的食品選擇就會越來越少。
因著跨國企業主導了基改技術的實踐,所以反基改若在反對不當獲利的基礎上來談,會比較堅實。而對研究基改技術的學者來說,基改技術是一門新興科學,很可能正面地改寫人類歷史。若將基改技術的危害責怪到學術身上,可謂不可承受之重。因此,消費者與基改學者應該積極尋找對話管道,而非一味地對立。

台灣的現實狀況?

台灣現行法令還不允許種植基改作物,而市場上雖有大量的基改食品(例如豆漿),仍然規定需有標示(佔總重量5%以下者免標示)。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的主管機關負責:國科會負責基改技術的研究;農委會負責基改作物的相關法令;衛生署負責基改食品的檢驗,呈現多頭馬車的狀態。
至於台灣若致力於基改作物,會有哪些利弊?這首先要考慮台灣農產品出口的大宗是日本與歐盟,這兩個地區都不接受基改作物;其次基改作物引進台灣後,對環境與農產業的影響有多大;與有機農業、消費者運動是否會產生衝突?這些都是台灣面對基改作物必須思考的問題。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文山社大,農夫市集

             
文山社大課程:農業你我他

10/11    主題:農夫市集   講者:陳忽忽


農夫市集是甚麼?
(買當地的農產品,Buy local. Buy fresh!)
農夫市集的概念來自於國外,2000年美國出現大賣場,而這樣類型的賣場出現,挑戰了當地的消費型態。購買的方便性影響消費習慣,消費者從地方性的小店轉往停車方便且可購買一禮拜性的大型商場;品牌的信任影響消費決策,資本雄厚的大型企業可以花錢買廣告,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時的選擇,但消費者卻看不到大公司生產下的汙染,與工資壓迫,透過大量的資金可以掩蓋與美化很多事情;大賣場對地方商店的壓迫,一個地方出現的大賣場,地方性經濟的運作與流轉機制被迫消失。金錢會順的自由貿易的腳步直接匯出國外,而不是留在本地。

2006年台灣引進了農夫市集,特別強調產品友善、有機,以及土地友善。中興大學對農夫市集的定義:農民親自銷售農產品給銷售大眾;定期在戶外舉行,成為休閒特色;快樂的農夫(生產者同時也在這個環節點上獲得比較好的報酬,被尊重而感受到消費者的需求、環境保存、生產者);減少中間的價差,增加農民的收入;產品是新鮮在地的......。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東西

台灣農村陣線是一個關心土地與農業議題的團體。除了每年一次的集結抗爭,更體認到農業產銷是農業的核心問題,所以透過夏耘營隊青年入鄉,讓社會運動的實踐層面更體現在現實與生活中。浩然基金會在八八風災後,陪伴了台東歷坵和高雄桃源鄉做復耕的計畫,生產面上的實質改善後,開始進一步思索銷售層面的問題。台大穀雨社,是一群關心農業議題的學子,透過讀書會、農業勞動實作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與摸索農鄉社會的原貌。


從產地到餐桌

為什麼我們選擇了農夫市集,而不是透過光纖亮麗的大賣場購入農產品呢?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農夫市集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的購買,其他的方式透過層層剝削,得利的中間的盤商。



ˊ 
學員問與答

問題:有機好還是友善好?
此兩種友善和有機目前是小眾,採用農藥的大賣場還是主流,然而為什麼要大量生產呢?是為了迎合消費者,而為什麼要灑農藥,同樣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消費者喜歡沒有洞的農產品。但這並不是生產者的錯,而是長期以來我們所習慣的消費模式影響了生產模式。

學員問題:農夫市集若無法證明自己的友善有有機,如果發生食品衛生問題,那誰來負責?市集能長期發展,很大的一部分是信任感,後頭所支撐的團隊,一定會非常小心地在檢驗,因為市集本身也就是一個品牌理念。生產者的田間紀錄,在彎腰市集內部的農友都有做這件事情。

學員:對於農產品的訂價
第一期稻作有鴨間稻,有古早田米,有青年返鄉耕種的稻、土礱米,市集同時出現五六種米,那這樣好像就突然變成競爭關係,但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因為二期稻開始大家都會開始種不一樣的,農友也有反應說:好像大家都去買誰的,不來買我的。所以我們就想說去分別問個攤位,因為不同的米有不同的烹調方法,然後口感也不一樣,做一個調查表讓消費者可以在價格的猶疑外,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也最適宜的米。

學員:很多機會去和小農接觸,但發現很多小農都是慣行農法,以不知道這背後是不是已經經過安全期,有沒有灑農藥,也不知道農會有沒有去檢查?
來市集可以試著和農友聊聊,相信彎腰市集的農友應該不會這麼做,因為農友都有一個理念都是想要走在友善的道路上,加上我們和農友的認識,有一定的基礎信任感。

學員:有沒有定期做講習?
目前沒有,但是未來會想要可以做到定期。

學員:做了很多類似的活動,但消費者沒有這樣的觀念,消費者可能就會想說這是某個機關辦的活動,那有沒有甚麼辦法可以留消費者下來一起?
有想要擺個椅子留住消費者,讓生產者背後的故事更能被彰顯。彎腰市集想要創造的氣氛是想要消費者與生產者可以建立聊天的氣氛(消費者的教育)。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農業你我他─台灣農糧體制 記錄


文山社大課程:農業你我他

9/13     主題:台灣農糧體制      講師:蔡培慧


穀雨社於2012年的下半年度,在文山社大開「農業你我他」之課程。
第一堂課由開課老師蔡培慧講授,講台灣的農糧體制。在蔡老師上課之前,主持人先放映《美味代價》(Food Inc.)紀錄片。這部片子是美國人講全球食品工業的擴張,及其帶來的危害。比方裡面有一幕是提到:導演進入一個比較貧窮的社區,調查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發現裡面幾乎家戶都有人罹患第二型的糖尿病(後天),比例非常驚人。這就是美國資本主
義結合政府,打造出「全球化速食天堂」的後果:工業化養殖造成肉品感染、窮人吃不起蔬菜、種子權壟斷、拉美農民失業等等問題。這都是影片要揭示的現象。

看完之後,同學都還蠻驚訝的,雖然有些人早已看過,但也都對影片內容感到好奇。主持人米屋請同學發表一句話感想。接著,蔡培慧老師和同學討論這些心得,還有簡單介紹台灣農糧體系。

蔡培慧老師說:聽完各位同學分享的心得,我想我們的農糧體制基本上大致上可分成四種問題:

第一種:生產方式出了問題。食品企業基於利潤,使用過多化學藥物等等。

第二種:商品市場出了問題。農產品市場是基於社會經濟的交換(農產品當然是可以買賣的)?還是創造利潤的商品(變成了大量消費下的工業產品)?農產品被市場壟斷之後,成為了資本主義的商品,使得我們和生產者、土地越來越遠。

第三種:治理機構出了問題。國家開了很多後門、旋轉門讓資本家得利。
國家一旦退縮,受害者當然是沒有權力的底層人民。農委會、衛生署並沒有善盡把關美國牛的責任,原本零檢出的瘦肉精牛肉,竟然出現在大賣場。可見國家是失能的。

第四種:消費者意識問題。雖然消費者意識近幾年正在抬頭,但是資訊並不流通,還是有很多消費者不清楚糧食生產背後的過程。但台灣社會有一個問題,好像沒有賺錢就是沒價值的,我們不是不要賺錢,而是感覺上不能唯利是圖。我們的國家治理好像太扭曲了。

貿易自由化與我們的代價。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食物的價格從2002年之後節節攀升。連汽車都在搶我們的糧食(玉米)。這些生質能源、石油危機、極端氣候、人口增加、飲食習慣,甚至加上人為的價格炒作,都是造成糧食危機的關鍵。尤其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四國的人,由於人口增加、經濟成長,造成了全世界的糧食危機。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尤其是稻米休耕問題,台灣有二十幾萬甲的水田休耕,農委會竟然每年還用一百多億來補貼休耕。而且台灣的玉米自給率只有2.6%,小麥是零。一般民眾買東西的價格、食品安全體系越來越不穩定。

產銷體系方面,像量販店、連鎖超市等等,都看不到消費者,也無法知道糧食體系。產品標示也很重要,像彰化的米被標示為花東的米。台灣當然有影片中的問題,因為台灣是世界貿易結構下,消費的末端,比方台灣就有麥當勞之類的。

並且,台灣也有資本農,比方說養蘭花的就是英業達的董事,還有雞肉是被大企業壟斷,比方說大成雞塊、卜峰等等,最後才變成我們吃的鹹酥雞、鹹水雞。事實上,台灣的畜產業、漁產業已經市場化。但台灣還是有很多小農,因為依賴土地,所以不會竭澤而漁,比方崑濱伯。
世界各國的糧食自給率,德國是84趴、英國70趴、瑞士49趴、韓國46趴、日本40趴,台灣最低只有30趴。我們孩子的未來還吃得到碗粿嗎?還是只能吃可口可樂、麥當勞等東西呢?低糧價的犧牲者是誰?低糧價使台灣付出什麼代價?莫拉克颱風是典型的極端氣候,工業文明太強調利潤、太強調人定勝天,結果我們竭澤而漁。小農是靠著土地過日子,很敬畏,重視人際關係。我們忽略了這個,認為只要單向道,這樣是不夠的。

糧食自給率已經不足了,卻還是提供休耕補助?

台灣為了加入WTO,開放14.47萬公噸的稻米進口,政府回頭要求休耕。還有就是水、土的搶奪。尤其是六輕,攔截了濁水溪的水,逕流水和地下水都被劫走了,當然務農的條件也越來越差。政府把好的資源都送給了資本家,剩下來的小農生存條件也越來越不利,最後只好休耕領補助。


(附錄:同學的心得)

1    食品工業真可怕。
2    我們應該思考要怎樣的生活?
3    珍惜食物
4    人們被動面對
5    速成等於萬能嗎
6    便宜背後的代價
7    反對食品工業化
8    肥育場很可怕
9    不吃美牛,吃素食
10  我們要有勇氣改變
11  不能把生命當成商品
12  小農生產
13  官商勾結
14  企業骯髒和醜陋
15  外面的東西不要亂吃
16  農地應該活化、自給自足
17  如何宣導、推廣,讓消費者覺醒
18  改變消費習慣
19  改善外食狀況
20  窮人是最容易被傷害的,這樣很不公平
21  希望能知道肉品的來源,企業也應該透明化。
22  愛惜生命,推己及人、及物
23  我們台灣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24  注意選擇權
25  種植非基改黃豆
26  標示不明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耕耘,反思,城鄉共好】-2012彎腰系列講座


【耕耘,反思,城鄉共好】-2012彎腰系列講座 



近年,農事精彩、青年入田、綠色消費、學生進鄉,農運不息。



彎腰生活節邁入第四年,像初綻的新芽成長,而我們仍持續勞動澆灌。


今年彎腰系列講座,關注台灣各地萌發的小改變。



他們不是孤獨的理想者,而是野火燎原前的點點繁星。

今年,邀請您一起加深農業農村改變的可能,探尋城鄉共好的機會。



報名網址:http://goo.gl/2Npih

【流浪之歌X彎腰市集】




水梯田是古老農耕智慧的結晶,能避免水土流失、有助水資源利用、提供生物棲地、保障糧食生產的機會。人禾基金會與林務局合作,在貢寮推動水梯田復耕計畫,結合環境教育與農業價值保存,在田裡種下人與生物和平共處的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TA與自由貿易下的農業 │ 講者:陳思穎

 10/12(五)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台灣自兩千年後加入WTO,自由貿易的風潮席捲了全台灣的產業,台灣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這幾年政府努力拓展國際貿易,期望藉由貿易自由化坐收經濟發展成效,然而FTA卻會讓台灣農業陷入更大的危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機認證外的可能-參與式認證的想像 │ 講者:主婦聯盟產品部經理 施宏昇
                                                                                           台大生傳所博士候選人 陳玠廷
 10/16(二)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當有機被劃為法規內的認證,對台灣普遍小農的產銷是否有益備受質疑。有感於現行有機法的不健全與市場中有機認證的浮亂,主婦聯盟等非營利團體都在思考其它認證方式的可能,最終希望賦予消費者更有自主性、更能連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認證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如呼的滋味-勤和部落小農復耕紀錄 │ 講者:紀錄片導演 吳國禎


 10/17(三)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位於高雄縣桃源鄉的勤和部落,每當遇到風災路斷便無法把山上的生鮮梅子運下山販賣,造成部落居民的經濟上的損失和不穩定。八八風災後,部落居民決定留在家鄉,透過小農復耕計畫發展梅子加工品,延長梅子儲存與銷售的時間,讓自產的梅子變成重建原鄉的基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健村有機的夢 │ 講者:紀錄片導演 許文烽

 10/18(四)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宜蘭行健村是平均年齡65歲的典型農村,在地的人們希望維護農村的永續生命,回歸從前和土地的純樸聯繫,集結社區「由下而上」的改變力量,實踐有機的理想。讓我們跟著進到行健村,看看有機的夢想如何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經濟的力量 │ 講者:大王菜鋪子 王福裕

 10/19(五) 19:00-21:00 地點:滴咖啡(自來水園區分店)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基於想給孩子更純淨的成長環境,「大王」王福裕毅然在花蓮定居,和花東有機小農合作,為各地的居民配送新鮮安心的食材。靠自己力量創造「在地」和「友善環境」食物系統的大王,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聽大王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蘿蔔田看天下 │ 講者:樂樂農場 李慧宜

 10/21 (日) 13:00-15: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台灣的農業產銷一直是個難題。然而在這樣的困境背後,小農生產者和都市消費者要如何自力朝彼此邁進一步呢?除了提倡生產者資訊透明、消費者友善支持外,雙方在實際相處上還有更多的眉眉角角必須要互相了解。訊息互相往來,傳連起綿密的網絡,訴說著蘿蔔的生長、蕃茄的成熟和務農的酸甜苦辣。十月,請生產者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了解彼此細緻的需求,成為對方最堅實的後盾。

除了彎腰系列講座外,本月有兩次彎腰農夫市集開市時間:

流浪之歌x彎腰市集
西門町中山堂
10/6-7(六/日)1300-2000


彎腰生活節
寶藏巖綠野地
10/20(六)1200-2000
10/21(日)1000-1700

彎腰農夫市集官網:http://bowtoland.blogspot.tw/
彎腰農夫市集FB:http://www.facebook.com/bowtoland.FM
台灣農村陣線FB:http://www.facebook.com/taiwanruralfront
台大穀雨社FB:http://www.facebook.com/GuYuParty